一个读者问过我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从我个人的成长来说,我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过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会做自己,第二,经营好自己就是经营好婚姻家庭,第三,让自己内心安宁,享受孤独,第四,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有一天,我去街上买菜,遇见一个同学,她说她一直看了我很久,自从小学毕业以后再也没见过,看着像不敢打招呼,怕认错人,她说我和十多年前判若两人。
长相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衣服每一套很好看精致,她每天也就只能穿着工作服收发快递,就算有新衣服也没时间没精力,她说她太羡慕我有时间能够花自己身上,让自己活的看起来很年轻。
一次我整理衣橱,顺便拿了几件自己不穿的衣服,我买来就穿过一两次,她店里有个小孩子和我女儿聊天,那个小孩子说和我女儿交换玩具,然后两个小女孩石头剪刀布的玩着。
猛然那个小女儿和我女儿说,我们两个能不能交换一下各自的妈妈,我太羡慕你妈妈,笑起来好温暖,她也不会骂你,并且也对我们挺好,我喜欢你妈妈。
我那一刻笑了一下,每次和我女儿玩的孩子,我对她们都很好,孩子总是纯真的,可以带给我很多的快乐,我我让女儿经常和他们分享自己的东西和玩具。
这是我的现实生活,我们时常处在羡慕中,羡慕别人的工作、爱情、家庭,幻想着自己若是那样该有多好,却忘记了思考别人的生活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我这种自由职业者并不是每个人适合,我早晨四点多醒来就会冥想,写作阅读,或者学习,早起的时间属于自己,这样的习惯差不多持续二十多年。
像我这种看起来微笑面对生活的人,在现实里话非常少,别人不问我也不说,我也不会给人随便提意见,我也能接纳身边周围任何人的情绪并且很少受到干扰。
因为我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并不是心与心的交道,更多时候是情绪与情绪的碰撞,观念与观念之间的互动,只见其性而不见其心。唯有在摆脱情绪困扰的时候,人才能遇见自己的心,才可以遇见别人的心。
我不会遇事就逢人倾诉,但是我也有三五知己,可以在我需要的时候陪我说会话,我是个性格比较冷淡的人,基本很少主动交友,仿佛我对谁都特别友善,但是过后我很快会忘记一个人,如果那个和我交情不深的话,下次见了我基本不认识。
我清楚的知道,唯有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避风港,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和的内心,陪自己阅尽人情冷暖、千山万水。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不要追求所谓那个最好,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
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
所以说,我这样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羡慕的生活,但并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不用说其他,不用开车接孩子上学放学都没几个人做到,我说步行走路锻炼身体,大家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觉得骑车快,走路多累,但是在我心里,走路是最适合我的健身习惯。
别人羡慕我以前怀孕190斤能够瘦到116斤,167的身高,变得穿什么衣服都蛮比过去那几年有型好多,其实女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很重要,适合自己风格的服饰可以给女人以自信。
这个时代很多人用车代步,而我把步行走路变成为我健身运动的习惯使然,这是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未必适合别人,所以我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去羡慕别人。
华兹华斯曾说过:“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美好而诗意的。”
就我们自身而言,与其望着他人浪费时间,不如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充实而愉快地度过一生。
学会做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
村上春树在《舞舞舞》中写道: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可以说,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做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
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赢了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输了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卑。
不管是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迷失自己,丢失真正的快乐。
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别人都不具备的,与其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消耗自己,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个性。
当我们懂得去做自己,也就拥有了最适合的生活。
还有一个读者在我情感专栏里有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婚姻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我用自己六年婚姻经历告诉她,婚姻不是找到一个完美的伴侣,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其实任何一段关系的本质,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婚姻爱情自然也不例外。
所谓经营婚姻,在我个人看来,我这些年经营的不是两个人,而是经营自己。
不论跟谁结婚,其实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唯有不断的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存在的根本。
还有读者问我,婚姻里没爱情能不能过,我说我婚姻里没什么爱情,或许多少有点美中不足,但是能够长久维持婚姻的从来也不是爱情,而是责任和习惯,是在婚姻里相伴而生亲情和踏实感。
我婚姻里,我老公脾气非常好,哪怕我们吵架的时候,我火气来了,我打他两巴掌,或者说我压根不爱他,我就是爱别人你能怎么样,你要生儿子找别人生,我可以帮你养孩子,再惹我分房,还惹我生气,离婚我一个人过,少烦我,我一年起码也会因为各种事发火两三次。
很多读者只是看到我优点,但我自己其实缺点也是非常多。而我想了一想,我没啥爱情的婚姻能够过的比过去好,其实很大一个原因,是对方接纳了我最差的那一面,还有就是我这些年在婚姻里不断的自我提升和精进。
有一点我不得不承认,就是对方忍了我情绪失控当中说的任何过火的话,没跟我吵,而是等我冷静了还会哄我,虽然他不挣钱,但是他做家务,我不爱做的事他都可以做,一定程度也把生活照顾的挺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何尝不是一种能耐。
反而就是我和我老公这种平淡日子里不太热烈的亲情式的婚姻让我有更多的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提升上,让自己一点一点的变得比过去的自己要好。
《我的前半生》里说:
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以为的、今生今世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
婚姻从来都不是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如果一个女人把婚姻当成避难所,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自己的伴侣身上,注定就是一场没完没了的灾难,因为没有人能够为你的幸福负全部的责任。
有人说:“谈恋爱是跟一个人的优点在谈,结婚却是跟一个人的缺点过日子。”
很多读者总是和我抱怨,自己的伴侣恋爱和结婚后完全变了一个人,这是因为我们爱上一个人时,看见的往往都是他的优点。走进婚姻后,我们与之朝夕相处,他身上的缺点自然也就无处隐藏了。
能不能守得住一段婚姻的根本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接纳对方的那些缺点,我婚姻能够走下去的一个核心,就是我在婚姻里有很大自由度和选择性,并且我老公能够接纳我最差的一面,而我事后也会对他的包容和理解心存感恩,我们的婚姻就是这么一天天过下去的。
婚姻里,接纳另一半的缺点,远比接纳他的优点更重要。
不要苛责自己的伴侣做错事,要知道,你们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人,两个人都有很多的缺点,偶尔做错事很正常。如果两个人都很完美,不存在任何的摩擦,婚姻就可能在波澜不惊里死亡。
当我们遇见那个所谓的不完美,我们才会相信这世间不存在所谓意义上的完美;接纳真正的不完美,我们才会真正懂得珍惜不完美。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再优秀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
不管是恋爱还是结婚,不仅要看得见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更要看得见对方身上的不足。
接纳一个人身上的不足,你才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后悔,就算日子过得再差,你也可以通过努力让日子开出花来。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婚姻中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
网上有个回答很精辟:绑得太紧的绳子,会断掉;管得太多的关系,会疲惫。
因为在婚姻里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果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伴侣,势必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和愤怒。
到头来,你不开心,对方也不开心,婚姻自然也不会幸福。
网红教授戴建业曾说:
对爱情婚姻万万不可‘胸怀大志’,‘志向’越大必然痛苦越深,要求越多收获越少。两人世界里,你可以对自己‘高标准’,但不可对伴侣‘严要求’。
因为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是神,好的婚姻,从来都不是自私的改造对方,而是全方位的接纳一个人,与其期待对方改变,不如自己做出改变。
“对外降低期待,对内提升自我,生活绝对会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就是我活的比较幸福的原因。
一个人,走向幸福的第一步,一定是自己的努力和行动。
好好经营自己,自信且自爱,你的婚姻才会美满,人生才会精彩。
有句话说的好:“婚姻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不管你是谁的妻子、谁的丈夫,首先,你得先是你自己。
把婚姻当成一场自我的修行,好好修炼,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只有成为更好的你、更好的我,才能成就更好的我们。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演讲,不到四分钟,但足以震撼人心。
开篇的前一分钟里,给大家讲述了教科书般的完美生活:
18岁成人,22岁大学毕业,25岁工作稳定,30岁之前买房结婚生子,35岁之后人生轨迹就会定型……
但这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真的就是最好的吗?
当然不是。
就像视频中另一个人说的那样:
25岁后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不必按照统一的模板去生活。
按照自己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想要的一切。
余生,愿我们能够顺从内心,懂得取舍,明白适合才是最好的道理。
正如三毛所说:
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我们孑然一身来到这世界,最终也必然一个人挥手与这世界告别。万物于我们皆是过客,唯有孤独与我们形影相依。
孤独是我们必经的修行,学会接纳孤独,享受孤独,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盛庄重。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的:“一个内心充满了阳光的人,一个生气勃勃的人,为什么要到本身以外寻找阳光和生命呢?”
或许孤独就是生活原本的模样,欣然接受自己,真诚面对自己,不因外界而取悦他人,才能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生活赋予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
孤独是充实自我的过程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写到:“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
孤独是充实自我的过程,当你真正学会在孤独中沉淀自己,才能做到真正的忘我成长。
梭罗说:“有时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休闲。”
与孤独共舞,其实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让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遵从自己内心的安宁净土。
我在现实生活里,通常选择放弃那些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无效社交吧,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与其听那些负能量的吐槽,面对鸡同鸭讲的尴尬,不如静下心多学习,多思考。
积极不懈地善加利用自己的时间,也是向高层次攀登的一道阶梯。
多培养一些自己感兴趣爱好
心有好风景,再不怕旁人煞风景。
当一个人内心充盈,无需借助外部的力量也能在精神世界中自给自足。
独处与我而言,意味着自己可以完全拥有一段可支配的时间去完成自己心愿单上那些自己曾经想做却未做过的事。
我无论是在书桌前品茗练字,还是与父母共话家常,还是在陌生城市的欣赏风景,都足以聊慰我风尘仆仆的灵魂。
孤独与我而言,是我生命的常态,我生命注定是一趟孤独的旅程,与孤独和解也是我这一生的命题。
孤独对我而言,不是被动接受什么,而是主动选择;孤独不是软弱惧怕伤害,而是我精神的超然;孤独不是茕茕孑立的悲凉,而是我孤身一人的荣光;
孤独不是“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的空虚,孤独是等待玫瑰的小王子一天迎接四十四次日落的柔情。
只有一个人真正意义上接纳和拥抱孤独,才能体会到生命原本的意义。
我人生最大的体悟,就是发现自己想要的一切,事实上自己都可以给予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完整和独立,我时常和自己说,我要给自己足够的耐心,要学会去等待那个更优秀的自己。
希望你能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路,穿越迷茫,与孤独共舞。
不要活在他人评价里,但要以他人为镜
当你打开社会新闻,便会发现一个现象:那些家长里短的纠纷里,最多出现的便是责怪。婆婆责怪儿媳妇儿,妻子责怪丈夫,孩子责怪父母……
大概是人性使然,我们总是更容易看到他人身上的不是,而忽略了自己的。
舒马赫说,一个良好的心智模式,是需要抽离自身的处境,从和他人的关系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
也就是说,在于你我之外,并没有他人,我们怎样,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就像如果你觉得伴侣对你失去热情,可能是因为你也对他失去热情。
在舒马赫看来,把他人当作镜子是借以获得认知的最佳方法。
因此,想要开启正确的心智模式,我们需要观察和理解他人的需要、困惑和难处,做到设身处地。
在观察他人的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并更多地培养同理心,去理解他人,而不是妄自评议、责怪、驳斥。
我们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等于是发掘自己。去了解对方的感觉、想法,我们才能更了解自己。
我们太容易把注意力转向研究其他人的错误,而不是自己的错误。
但实际上,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我们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正如《旧唐书·魏征传》里写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类特有的禀赋是能驾驭自我意识,并且基于这些意识做出选择。也就是说,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谁都不会成为受害者。
生而为人,不能只把自己所经历的简单相加,还要对这些经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深入反思。
不要把自己糟糕的境遇归咎于他人或外界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发挥内在才智和创造力,才是面对生活挑战的最好方式。
稻盛和夫说:人生是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
如果你选择让自己以默认方式活在这个世上,那么你恰恰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他人,交给了环境。
只有你展开内心旅程,有意识地去思考,有选择地去行动,幸福才会如期而至。
一个人真正变的强大不是意味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强势的人,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从容淡定。
哪怕当自己的生活失去掌控的时候,自己也不再感到紧张、焦虑,而是更多的对自己多了一份笃定,你知道任何事情都有解决办法,你也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解决,这才是真的强大。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性格,不是能力,而是这个人的心智模式。心智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因素。
人生处处皆为道场,我们每个人都是岁月中的前行者。
。来源:澳门管家婆资料正版大全,最新研究说明:学会做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转载请注明来自南京万兴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澳门管家婆资料正版大全,最新研究说明:学会做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 》